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国际黄金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。2025年10月8日,现货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关,创下历史最高纪录。在金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,卖方研究热情高涨。数据显示,截至10月8日,券商年内发布的黄金主题研报已超过千份。仅9月以来,就有超过68家机构发布了233份相关研报,密集解读黄金牛市。
机构看多:长期上涨逻辑明确,“第三浪”行情引关注。多家研究机构对黄金未来走势寄予厚望,认为其长期上涨逻辑明确。
西部证券:其在研报中指出,回顾历史,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,美元信用出现裂痕,金价走出了十年十倍的行情;直至1980年石油美元体系确立,美元信用重塑,金价才见顶回落。类比当下,美元信用裂痕再次扩张,金价将开启长期牛市。该机构进一步指出,重启降息意味着美联储独立性受损,未来这一情况可能持续,黄金的储备价值将更加凸显,目前市场正处于“第三波主升浪行情”的早期阶段。
国信证券:认为当前支撑黄金上涨的长期逻辑,核心在于全球货币信用体系的重构。
中信证券:其研报分析,在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政治解决方案尚不明朗的背景下——特别是若法国财政问题持续发酵——即使美联储加速降息,美元也未必持续走弱,而黄金则可能在双重催化下延续强势。
本轮黄金牛市由三大核心支柱共同支撑,形成坚实的结构性基础。地缘政治风险构成第一支柱。全球贸易政策调整及地区冲突持续,强化了黄金作为“危机货币”的独特属性。当国际金价持续上涨,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加剧、金融市场动荡及地缘政治紧张,这些现象会提升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。
美元体系动摇是第二支柱。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叠加财政不确定性,实际利率转负推动资金逃离美元资产。央行购金潮成为第三支柱。自2022年以来,全球央行年度黄金购买量持续超过1000公吨。这种结构性转变使得黄金从单纯的避险工具,正逐步向货币替代品演进。
在市场一片看好声中,机构投资者形成了明确的看多共识。高盛已将2026年12月的黄金价格预测上调至每盎司4900美元,较此前预估大幅提升近14%。瑞银中长期看涨黄金至4200美元,花旗银行则认为,若2026年美联储继续降息,黄金或挑战5000美元大关。
咨询公司SP Angel的分析师更是将此轮行情形容为“一代人一遇的走势”。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如果你担心美国经济和债务前景,你还会想买传统的避险资产美国国债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”与历史上危机驱动的金价上涨不同,本轮行情呈现显著结构性变化。
黄金已取代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。这种货币属性的强化意味着黄金的需求将具有长期结构性支撑,而非短期投机性上涨。央行购金呈现长周期特征,当储备资产的货币中性或地缘政治中性受质疑时,净购买趋于活跃2022年俄罗斯央行储备被冻结后,新兴市场央行购金激增至近1000吨年购买量,较此前水平暴增五倍。
传统基于利率的黄金定价模型正在失效。高盛指出,黄金本质上是“制度公信力对冲工具”而非单纯通胀对冲。在美联储政策转向与地缘政治风险常态化的背景下,黄金的货币属性将持续增强。但投资者也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,不妨参考“核心+卫星”策略,基础配置不低于5%,建立多元化的黄金投资组合。展望未来,在降息预期、美元走弱与地缘风险的三重因素推动下,黄金价格预计将获得强劲支撑,维持上行趋势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,请独立判断和决策。